
“`html
iPhone Air 銷售遇冷?傳減產百萬部,市場反應不如預期!
最新消息指出,由於銷售表現不如預期,蘋果公司傳出將削減 iPhone Air 的產量。這款主打超薄設計的 iPhone 新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是定價策略失誤,還是消費者更注重其他功能?本文將深入探討 iPhone Air 減產背後的原因,並分析其對蘋果公司及整體手機市場的影響。
iPhone Air 減產風波
- 傳言始末:減產數量與原因
日本投資銀行瑞穗證券指出,蘋果計劃在 2025 年底前減少 iPhone Air 產量 100 萬部,同時增加 iPhone 17 系列其他型號的產量 200 萬部。減產的主因是 iPhone Air 的銷售表現未達預期,與其他 iPhone 17 系列型號形成鮮明對比。 - iPhone 17 系列整體銷售表現:Pro 版強勁,標準版大獲成功
報告顯示,iPhone 17 Pro 及 iPhone 17 Pro Max 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而標準版 iPhone 17 更被形容為「重大成功」,表現遠超 iPhone 16。標準版 iPhone 17 的銷量甚至較前代增長約 30%,供應鏈夥伴 Luxshare Precision 被要求在開售週末後將日產量提升最多 40%。
超薄設計為何不受青睞?
iPhone Air 以其僅 5.6 毫米的超薄設計為主要賣點,定價 999 美元(約 HK$7,792),比標準版貴 200 美元(約 HK$1,560)。然而,它卻只配備單鏡頭相機系統,電池續航力也較其他型號遜色。分析師認為,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價格較低但配備雙鏡頭的標準版,或是功能更全面的 Pro 系列。
競爭對手也面臨類似困境
不僅僅是蘋果,三星也面臨類似的挑戰。據傳三星已取消推出 Galaxy S26 Edge 的計劃。Galaxy S25 Edge 截至 8 月僅售出 131 萬部,遠遜於 Galaxy S25 的 828 萬部、S25 Plus 的 505 萬部及 S25 Ultra 的 1,218 萬部。三星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已通知員工不會繼續 Edge 產品線,現有 S25 Edge 庫存售罄後將停產。這似乎表明,市場對於過於注重設計而犧牲功能的產品,接受度並不高。
中國市場的意外轉機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Air 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在中國市場,iPhone Air 在數小時內售罄,與歐美市場的疲弱銷售形成強烈對比。不過,iPhone Air 在中國的推出時間較其他市場延遲,因為需要監管當局批准使用 eSIM。這也可能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假象,實際需求是否真的如此強勁,仍需進一步觀察。
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分析
- 優勢:輕薄設計的吸引力
iPhone Air 的最大優勢莫過於其超薄設計,這對於追求時尚和便攜性的消費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在當今消費者更加注重功能和性能的大環境下,輕薄設計的優勢似乎並不足以彌補其在相機和電池續航力方面的不足。 - 劣勢:功能與價格的失衡
iPhone Air 的主要劣勢在於其功能與價格的不匹配。相較於標準版和 Pro 版,iPhone Air 在相機和電池續航力方面的縮水,使其在競爭中處於劣勢。而其高於標準版的定價,更讓消費者難以買單。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