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慧 (AI) 領域,開源與閉源模型的爭論一直是熱門議題。傳統上,AI 社群崇尚開源研究,主張模型開放有助於加速技術發展。然而,近年來,OpenAI、Anthropic 等公司開始主張閉源模型更能防止模型遭到惡意濫用,引發開源陣營的強烈反彈。隨著 DeepSeek 模型的出現,開源與閉源的爭論更趨白熱化,也迫使人們重新思考 AI 發展的路線之爭。
開源 vs. 閉源:AI 發展的路線之爭
開源模型的優勢在於促進社群協作、加速創新、提升透明度與可信賴度。但開源也可能帶來國安風險,以及技術被惡意濫用的隱憂。
閉源模型的優勢在於保護技術、降低安全風險、提高盈利能力。但閉源也可能造成技術壟斷,阻礙技術發展,降低透明度與可信賴度。
DeepSeek 的出現是開源陣營的重大勝利,但也引發了關於安全風險的擔憂。DeepSeek 的低價和開源策略,衝擊了閉源模型供應商的商業模式,也鼓勵更多應用百花齊放。然而,DeepSeek 也被指控存在安全漏洞,可能被用於惡意目的。
開源陣營的發展趨勢
Oumi 平台由來自 Google、Apple 和 Meta 等公司的工程師組成,目標是將 AI 模型及其資料完整開放給大眾,加速全球協作研發。目前已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劍橋與牛津等 13 所名校支持。
歐盟宣布「OpenEuroLLM」計畫,要打造一系列符合歐盟法規及價值觀的開放多語言 LLM,協助歐洲企業擴大應用 AI 技術。
中國企業在開源陣營中越來越活躍,例如「深度求索」和「Oumi」等平台的出現。這也引發了美國的擔憂,擔心中國企業會主導開源 AI 的發展,並影響全球 AI 的發展方向。
開源與閉源的未來展望
未來開源與閉源模式可能長期共存,互補發展。開源模型可以作為基礎模型,供企業開發更垂直、專精的模型,這些模型可能僅供企業內部使用,或成為收費服務。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開源與閉源的爭論將更加激烈。國安與共好之間的矛盾,將會是未來 AI 發展的一大挑戰。
DeepSeek 的成功,將會對開源與閉源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未來,我們將會看到更多開源模型的出現,以及開源與閉源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常見問題QA
開源模型的安全性一直備受爭議。雖然開源可以提高透明度,但也有可能被惡意人士利用。因此,如何保障開源模型的安全,是未來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開源並不會導致技術落後,反而可以加速技術發展。開源可以促進社群協作,讓更多人參與到技術研發中,從而促進技術進步。
中國企業主導開源,可能會導致 AI 技術發展的方向偏向中國的價值觀,也可能會影響全球 AI 的發展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