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台達電在AI資料中心需求的推動下,第三季營運繳出亮眼成績單,營收再創新高,每股盈餘也優於去年同期。然而,在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產能吃緊的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本文將深入剖析台達電第三季的財報表現,探討AI浪潮下的機遇與挑戰,並分析其未來的發展前景。
台達電Q3營運表現:輝煌背後的挑戰
台達電第三季合併營收達到1,503億元,年增34%,稅後淨利186億元,年增51%,每股盈餘7.16元。亮眼的成績主要歸功於AI資料中心需求的強勁增長,特別是液冷解決方案對營收的顯著貢獻。
台達電前三季伺服器電源佔整體營收23%,散熱產品佔11%。基礎設施部門營收年增114%,獲利年增365%,成為營收成長的主要貢獻者。
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坦言,包括泰國、美國在內的產能吃緊。公司計劃年底在泰國新增3座工廠以擴大產能,並與客戶協商將非美國市場的訂單轉移至中國生產。
新技術SST:提升AI資料中心能源效率的潛力股
NVIDIA主導的新一代800 VDC SST(固態變壓器)能將中壓交流電轉換為800 VDC,能源轉換效率高達98.5%。儘管客戶對SST的熟悉度仍有待提升,但鄭平認為SST將是未來趨勢,有助於提升AI資料中心的能源轉換效率。
台達電的優勢和劣勢
- 優勢:
- 在電源及散熱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地位。
- 積極布局AI資料中心相關產品,掌握市場先機。
- 全球化的生產基地,能有效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 劣勢:
- 產能吃緊問題可能影響訂單交付。
- 新技術SST的推廣需要時間。
- 交通與自動化部門面臨虧損壓力。
台達電未來展望:樂觀看待AI帶來的長期增長
展望第四季與2026年,台達電將持續聚焦AI資料中心需求。鄭平對第四季至2026第一季的營運表現持樂觀態度,認為大型CSP的資本支出將主要用於AI基礎設施。今年以來,台達電股價已成長約140%,顯示市場對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常見問題QA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