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AI新創的寒冬?Cursor定價風波揭露的生存困境與轉機
AI應用新創如同含著金湯匙出生,享受著創投資金的滋養。然而,當市場開始要求盈利時,這些新創公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深入剖析AI程式輔助新創Cursor的定價風波,揭示其背後AI應用層新創在成本、定價和商業模式上的掙扎,並探討其可能的出路。
Cursor的定價風波:一場令人失望的變革
Cursor,作為一款AI程式碼輔助工具,最初以其快速和強大的自動完成功能贏得了開發者的青睞。然而,2025年年中,其定價策略的改變,從原先的「請求次數」轉向更難以捉摸的「token用量」,引發了用戶的強烈不滿。開發者們發現,即使支付了相同的費用,由於模型和指令複雜度的不同,他們能獲得的服務次數也大幅波動。這種不透明的收費方式,讓許多用戶感到受騙和憤怒。
AI新創面臨的三大困境
AI應用新創通常不自己訓練底層模型,而是依賴OpenAI、Anthropic等供應商的API。這種模式的弱點在於,一旦底層模型供應商調整API價格或推出更強大的功能,AI應用層公司就會陷入兩難:要麼提高價格,犧牲用戶滿意度;要麼保持價格,犧牲利潤。缺乏自身的核心技術,使得它們的商業模式建立在沙灘之上。
AI應用新創的成本結構是:指令次數 × (輸入token成本 + 輸出token成本)。由於不同指令所需的token量級差異巨大,過去按次數計費的方式極不合理。即使改用token用量計費,對於使用高階模型和複雜指令的重度用戶,成本仍然難以控制。
AI新創往往過度依賴創投資金來彌補虧損。一旦投資人要求盈利,這種「VC貼補」的盛宴就必須結束。Cursor的案例表明,重度用戶佔比過多,以及定價模式的漏洞,使得AI新創難以實現盈利。
GitHub Copilot的漲價:AI程式輔助工具的集體焦慮
Cursor的定價災難並非個例。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