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AI 投資拉警報?科技巨頭燒錢無底洞,轉向借貸的隱憂
人工智慧(AI)的發展如火如荼,帶動美股屢創新高。然而,這股浪潮背後卻隱藏著隱憂:即使是現金儲備雄厚的科技巨頭,也難以獨力承擔 AI 基礎建設的龐大開銷,開始轉向債務融資。這種趨勢是否暗示著 AI 投資過熱?又會對科技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AI 投資為何讓科技公司撐不住?
- AI 基礎建設成本高昂
AI 需要大量的資料中心和運算能力,這些都需要鉅額投資。各國競相發展 AI,進一步推高了相關設備和技術的價格。 - 集中在少數巨頭手中
目前 AI 發展主要由少數幾家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推動,它們的資本支出龐大。花旗估計,微軟、Alphabet、亞馬遜、甲骨文等超大規模企業,明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將高達 4,900 億美元。 - 現金流難以支撐
過去科技公司的資本支出主要來自現金,但隨著 AI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單靠現金流已難以支撐,不得不透過借貸來融資。
科技公司轉向借貸的風險是什麼?
- 債務壓力增加
過度依賴債務融資會增加科技公司的財務風險,特別是當 AI 投資回報不如預期時,償債壓力將會倍增。 - 企業債務品質下降
華爾街開始關注企業債務品質,尤其像甲骨文這樣大幅舉債的公司,其償債能力備受質疑。 - 潛在泡沫風險
有分析師擔心,AI 投資的集中度和循環性,可能引發類似網路泡沫的投機狂熱。
甲骨文的例子:激進擴張還是財務隱憂?
甲骨文與 OpenAI 達成的 5 年 3 千億美元合約,預計未來四年需要舉債 1 千億美元才能履行。花旗預計,甲骨文的資本支出將在 2027 財年飆升至 580 億美元,幾乎是截至 5 月財年支出的三倍。目前,甲骨文的長期債務已達 850 億美元,負債權益比率高達 4~6 倍,引發市場對其償債能力的擔憂。
AI 生態系統的循環性:Nvidia 與 OpenAI 的合作
Nvidia 對 OpenAI 的巨額投資,被一些分析師視為一種「救助」。這種合作模式引發了對 AI 生態系統循環性和集中度的擔憂,讓人聯想到網路泡沫時期電信設備供應商向客戶放款並投資的模式。
樂觀與擔憂:AI 投資的未來動向
雖然市場普遍認為這次的 AI 浪潮比 1990 年代末的網路泡沫更加穩固,但花旗分析師指出,科技公司已從現金資助階段進入債務融資階段,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