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政策的升溫、經濟成長動能放緩,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加劇,讓全球企業信心持續下滑。美商鄧白氏公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和《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反映出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
全球企業信心低迷
第二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GBOI)為 112.9,較上季下跌 1.3%,連續第二季下滑。製造業和服務業同步轉跌,礦業和電氣設備製造業跌幅居前。大型與小型企業指數也分別下滑 5.2% 與 5.4%。
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以及全球貿易動態的變化,尤其是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仍然是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第二季度全球供應鏈連續性指數僅微幅上升 0.7%,主要由新興經濟體的增長帶動。而先進經濟體則持續下降,供應鏈中斷的風險依然存在。
第二季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下降 8.6%,反映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高資本成本、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貿易關係重塑等因素對企業財務信心的影響。高達 90% 的受調國家信心指數呈現下滑,顯示出消費信心下降、高利率和地緣政治政策帶來的壓力。
台灣企業樂觀指數大幅下滑
台灣 BOI 指數降至 105,較前一季下滑 25%,為連續第二季下跌。企業對銷售、市場需求與投資的預期明顯轉趨保守,主因為高利率環境、主要出口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本地消費疲弱所致。
受到美國關稅措施及全球高科技供應鏈調整,作為台灣出口主力的 ICT 產業整體樂觀指數並未明顯成長,特別是銷售價格的樂觀指數更為保守,下修幅度達 36.5%。
製造業和服務業第二季度的樂觀指數同步走跌,分別為 25.6% 及 24.6%。尤其製造業整體樂觀指數已連續下降三個季度。在六個參數中,銷售、內銷訂單、盈利能力和僱用員工的樂觀指數下降,而製造業的出口訂單和銷售價格的樂觀指數出現微幅回升,可能與主要貿易夥伴因美國加徵關稅風險而提前備貨的行為有關。
各企業規模樂觀程度
台灣大型企業在本季回升 11%,收復第一季 25% 的跌幅,顯示其在高利環境下具備一定的調整韌性。
中型企業樂觀指數驟跌 63%,為所有規模中跌幅最大,顯示其對市場變化反應較為敏感。
小型企業則連兩季下滑,本季再減 10%。具體來看,大型企業普遍對淨利與銷售價格持樂觀態度,惟對人力擴編仍審慎,下降 17%。中型企業僅對出口訂單增加 67%,其餘面向全面下跌;小型企業則僅在銷售價格方面表現亮眼,上升 22%。
產業別各項指標樂觀程度
2025 年第二季度銷售價格的樂觀指數有所改善,製造業和服務業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