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作為全球科技巨頭,曾經以創新和顛覆性產品引領潮流,但近年來卻面臨著層層危機,引發外界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本文將以《紐約時報》的觀點為基礎,深入探討蘋果公司目前面臨的各項內憂外患,剖析其潛在的劣勢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蘋果的「創新困境」:產品瓶頸、AI 競賽、地緣政治的挑戰
自賈伯斯逝世後,庫克接任執行長以來,蘋果的發展策略似乎發生轉變。庫克領導下的蘋果更傾向於對現有產品進行改良和擴展服務業務,在創新方面,卻難以與賈伯斯相提並論。
儘管如此,庫克領導下的蘋果也在某些領域取得顯著的成功,例如 Apple Watch 和 AirPods。然而,批評者認為,除了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之外,蘋果近年來缺乏像 iPhone 那樣能徹底改變產業格局的創新產品。有人甚至認為,像是 Vision Pro 和曾經的 Apple Car 專案,更像是憑藉龐大的預算強行進入新市場,而非源於如同 iPhone 般的創新靈感。
iPhone 的發展歷史已邁入 18 年,而蘋果至今仍有一半的營收來自這款每年銷售一億支的手機。雖然每年 iPhone 都會有些微升級,但這種「精準刀法」的策略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期待。有評論認為,蘋果在硬體保守策略仍有其市場根基,因為 iPhone 的忠實用戶群不容小覷。然而,突破性產品不但是用戶的期待、同時可能也是蘋果本身的泥沼,在這個不進則退的時代,iPhone 也因此會被後起之秀吃掉市占。
蘋果的 AI 失利:Siri 的困境與領導層的爭鬥
蘋果的人工智慧 (AI) 助理 Siri,準確性方面一直有問題。通知摘要功能因誤報新聞內容而被迫禁用;Siri 改進版測試近三分之一請求出現錯誤,導致原定 2024 年春季發表計畫再度延後。這些失誤讓蘋果的技術實力蒙上陰影。
蘋果的 AI 負責人曾向執行長提議增加 AI 晶片的採購預算,但最終這項提議卻被財務長大幅削減。當時,蘋果資料中心擁有的 GPU 數量遠遠少於其競爭對手,例如 Google、Meta、微軟。
為了應對危機,軟體主管 Craig Federighi 宣布調整高層,將新 Siri 的開發責任從 AI 主管 John Giannandrea 轉交給 Vision Pro 主管 Mike Rockwell。紐時揭露蘋果對 Siri 的發展方向,是領導層的權力鬥爭。
Vision Pro 的豪賭:高價策略下的市場反應
Vision Pro 是蘋果進軍空間運算領域的重要一步,然而,其高達 3,500 美元的價格,無疑限制了其市場的普及程度。蘋果最初為 Vision Pro 設定的第一年銷售目標為 80 萬部,但隨後將其下修至 45 萬部。
Vision Pro 高價定位並非針對大眾市場,而是瞄準在高階使用者上。即便這個設備非常昂貴,但實際使用者的評價大都是出乎意料地好,產品設計的水準極高,甚至有潛力在例如設計、醫療、教育等的專業領域成為載體。
蘋果對 Vision Pro 的策略定位,似乎是先從專業用戶和開發者入手,再逐步推向更廣泛的消費市場,這與當年 iPhone 的初期策略有所不同。現在低階(或是輕便)版 Apple Glass 消息也開始甚囂塵上,彭博報導,庫克近年幾乎所有精力都放在這項計畫,期望把 Vision Pro 累積的技術縮小到日常可佩戴的眼鏡形態,並大幅壓低目前 3,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