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無人機巨頭 DJI 近期在美國遭遇重大挫折。美國法院駁回了 DJI 的訴訟,維持其被認定為「中國軍方公司」的地位。這項裁決不僅對 DJI 在美國的業務構成威脅,也可能影響其全球市場的佈局。本文將深入剖析這項判決的影響,以及 DJI 未來的應對策略。
美國法院裁決:維持「中國軍方公司」認定
美國國防部認為 DJI 對中國軍方有所貢獻,法官 Paul Friedman 亦表示國防部已提供足夠證據支持此項認定。儘管 DJI 聲稱其技術禁止軍事用途,但法院認為技術本身具備軍事應用潛力,無法迴避。
DJI 在 2024 年 10 月對此認定提出挑戰,聲稱自己並非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並表示被列入名單導致其遭受財務和聲譽損害。然而,法院並未採納 DJI 的主張。
這項認定可能使 DJI 無法獲得美國政府的補助金、合約、貸款和其他計劃。更嚴峻的是,DJI 正面臨年底在美國的潛在進口禁令。
進口禁令迫在眉睫:年底或將面臨美國市場封鎖
根據《2025 年國防授權法案》,若在 2025 年 12 月 23 日前,沒有國家安全機構完成對 DJI 的正式安全審查,DJI 將被自動加入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 的「涵蓋清單」,實際上等同禁止新的 DJI 無人機進口或在美國銷售。這對 DJI 在美國市場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競爭對手崛起:Skydio、Autel Robotics 和 Parrot 的機會
一旦 DJI 被禁,其競爭對手如 Skydio、Autel Robotics 和 Parrot 將有機會擴大市佔率。Skydio 以自主飛行技術聞名,並已在國防和公共安全市場建立聲譽;Autel 的 EVO 系列一直被視為 DJI Mavic 系列的強勁對手;而 Parrot 則可能進一步專注於國防和企業解決方案。美國市場的競爭格局可能因此重新洗牌。
香港用戶影響:短期內影響有限,長期仍需關注
對於香港用戶而言,美國對 DJI 的限制不會直接影響產品的購買和使用。香港目前實施《小型無人機令》以規管無人機操作,並在維多利亞港、赤鱲角機場、太平山、大帽山等地設立多個禁飛區。然而,如果 DJI 的全球業務受到重大影響,香港用戶在產品供應和售後服務方面也可能受到波及,因此仍需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分析
- 優勢: DJI 在技術創新和市場佔有率方面仍然擁有顯著優勢,可以通過技術升級和產品多元化來應對挑戰。
- 劣勢: 美國政府的限制和「中國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