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ta 近年積極擴展全球市場,卻因其在中國市場的策略而陷入爭議。近期,Meta 前高層 Sarah Wynn-Williams 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爆料,指控 Meta 為進入中國市場,採取了審查香港及台灣帖文,甚至與中國政府合作開發審查工具,並分享 AI 技術予中國,引發外界對 Meta 涉嫌犧牲言論自由和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質疑。此事件再次將 Meta 陷入輿論風暴,也引發了外界對於科技巨頭在中國市場的道德與政治困境的深思。
Meta 審查港台帖文及分享 AI 技術的爭議
Sarah Wynn-Williams 指控 Meta 開發了一款審查工具,該工具設有「熱度計數器」,當貼文瀏覽量超過 10,000 次,便自動交由「總編輯」審查。據稱,該工具不僅在中國啟用,更曾經應用於香港和台灣,涵蓋敏感內容如天安門事件紀念日等。她表示,Meta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主導此項目,並與中國官員多次討論功能調整,例如攔截特定影像及內容。
Wynn-Williams 指控 Meta 曾計畫在中國建設數據中心,並向中國政府提供 AI 技術成果,包括支援中國 AI 公司 DeepSeek 的技術發展。DeepSeek 今年初推出的 AI 模型據稱性能媲美 OpenAI 的 ChatGPT,但成本僅約 600 萬美元,震驚美國科技界。Wynn-Williams 批評,Meta 此舉助中國在 AI 軍備競賽中佔優,威脅美國利益。
Meta 否認指控及法律爭議
Meta 審查港台帖文及分享 AI 技術的影響
Meta 審查港台帖文引發外界對言論自由的擔憂。若 Meta 為了進入中國市場而犧牲言論自由,將會對其他地區的言論自由造成負面影響,也將會損害其作為全球社交平台的信譽。
Meta 向中國分享 AI 技術可能會助長中國在 AI 軍備競賽中的領先地位,並可能被用於軍事或情報目的,進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Meta 可能會將香港及台灣用戶數據分享給中國政府,甚至可能連繫及美國用戶資料一併外洩,因技術上難以完全分隔。這將會嚴重損害用戶隱私,並引發大規模的數據洩露事件。
Meta 與中國的複雜關係
Meta 長期以來一直渴望進入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為了達成此目標,Meta 不惜犧牲部分原則,試圖與中國政府合作,以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許可。
Meta 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一直以來都非常複雜。Meta 雖然在中國沒有正式的業務,但它從中國獲得了大量的廣告收入。Meta 為了維護其在中國的利益,可能會做出一些妥協,例如審查內容或分享數據。
Meta 事件的警示
Meta 事件再次提醒科技巨頭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肩負的道德責任。科技公司應該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考慮其行為對社會和政治的影響,以及對言論自由、國家安全和用戶隱私的責任。
Meta 事件也凸顯了政府監管的重要性。政府應該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規,來規範科技巨頭的行為,防止其以犧牲用戶利益為代價來獲取利益。
Meta 事件提醒我們,公民應該積極參與監督科技巨頭的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