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食環署重拳出擊!紅外線夜視錄像助陣,冷氣機滴水無所遁形
冷氣機滴水問題一直困擾香港市民,不僅造成滋擾,更影響環境衛生。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今年祭出新策略,引入紅外線夜視錄像調查系統,誓要將滴水問題一網打盡。這項新措施能否有效改善問題?讓我們一探究竟。
紅外線夜視錄像系統:滴水偵測的秘密武器
紅外線夜視錄像機能在低光源環境下,透過紅外線偵測滴水源頭,即使在夜間也能清楚辨識。第二代錄像機更具備自動對焦功能,覆蓋範圍高達 40 層樓,大幅提升執法效率。
食環署人員不再單純被動等待投訴,而是主動出擊,針對冷氣機滴水黑點進行「洗樓」式巡查,有效找出潛在問題,並及時採取行動。
成效顯著:處理個案大幅增加
截至 8 月底,食環署已處理 5,200 部滴水冷氣機,較去年同期增加 25%。這顯示新策略和技術的應用,確實提升了執法效率,有效遏止了滴水問題的蔓延。
鎖定滋擾黑點:重點打擊,改善民生
食環署鎖定 30 個對市民造成較大滋擾的黑點,例如巴士站、小巴站等候車地點,加強巡查力度,解決了長期困擾市民的滴水問題,改善了公共環境衛生。
個案激增:滴水投訴為何屢創新高?
近年來,冷氣機滴水投訴呈上升趨勢,從 2022 年的接近 25,900 宗,增至去年的超過 34,700 宗。除了天氣因素,也可能反映舊式冷氣機老化、維修不足等問題。這也突顯了加強執法和推廣定期維修的重要性。
未來展望:人工智能能否精準定位滴水?
食環署計劃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尋找滴水位置,預計明年夏天開始測試。如果成功,將能更精準、更有效率地解決滴水問題,節省人力物力。
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分析
- 優勢:
- 提高執法效率:紅外線夜視錄像技術和人工智能應用,加快滴水偵測速度。
- 改善環境衛生:主動巡查和重點打擊黑點,有效減少滴水問題。
- 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解決候車地點滴水問題,改善市民體驗。
- 劣勢:
- 初期投入成本高:引進紅外線夜視錄像機需要資金。
- 技術仍需完善:人工智能技術仍在測試階段,效果有待驗證。
- 執法資源有限:面對大量投訴,執法人員可能難以應付。
深入分析前景與未來動向
未來,食環署可考慮與物業管理公司合作,推廣定期冷氣機維修保養,從源頭減少滴水問題。同時,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市民對滴水問題的意識,鼓勵市民主動解決問題,共同維護環境衛生。
常見問題QA
市民可以致電食環署熱線或透過網上
相關連結:
siuleeboss – 為您提供一站式的有用AI資訊、食譜和數位教學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