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台灣ETF市場競爭激烈,多數集中於台股或美債,且以被動追蹤指數為主。摩根投信看準此一缺口,宣布在台灣發行首檔主動式ETF「摩根大美國領先科技主動式ETF(00989A)」,目標結合摩根在美國科技投資及主動式管理的優勢,替投資人分散過度集中的風險,預計9月30日展開募集。這檔ETF聚焦大美國領先科技趨勢,究竟有何獨到之處?又將如何影響台灣的ETF市場?
摩根大美國領先科技主動式ETF的獨特之處:為何選擇主動式管理?
相較於被動式ETF追蹤指數,主動式ETF透過專業經理人的判斷,靈活調整投資組合,更能掌握市場變化,追求超額報酬。摩根投信強調,透過共享集團全球投資平台,台灣經理人能即時獲得美國分析師的建議,並輔以台灣供應商的消息,對持股做主動調配。
選股策略:不只科技七雄,更要跨產業布局
00989A的選股策略並非僅限於科技七雄。基金經理人蓋欣聖表示,將擴大到受惠科技技術革命,甚至是非科技企業,滲透到AI各個領域的發展。例如,受惠AI技術而成長的美國企業Veeva(生技醫療)、Uber(工業類股)、Robinhood Market(金融服務)等,都屬於此類。
投資範圍:七大領域,跨產業與跨市值
00989A將領先科技範圍延伸至商務支付、旅遊娛樂、汽車、科技、金融服務、媒體廣告與醫療等七大領域,並採取跨產業與跨市值的投資策略。投資比例分別為巨型股占 15~25%、大型股 30~40%、中型股 20~40%、小型股5~15%。
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分析
- 分散風險: 透過跨產業布局,降低投資集中在單一科技領域的風險。
- 掌握成長機會: 主動式管理能更靈活地掌握受惠科技革新的企業,不侷限於傳統科技股。
- 專業團隊優勢: 摩根大通集團的全球投資平台提供即時資訊與分析,有助於投資決策。
- 費用較高: 主動式ETF的管理費用通常高於被動式ETF。
- 績效不保證: 主動式管理績效取決於經理人的判斷,可能不如預期。
深入分析前景與未來動向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產業都將迎來新的變革。00989A透過跨產業布局,有機會掌握更多元的成長機會。然而,投資人仍需留意主動式管理的風險,並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再做投資決定。
常見問題QA
A: 由於是新發行ETF,詳細費用率資訊請參考摩根投信官方公告。
A: 適合對美國科技股有興趣,且能接受主動式管理風險的投資人。
A: 00989A是主動式管理,且投資範圍更廣,不侷限於傳統科技股。
“`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