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台灣關稅風暴來襲?20%對等關稅恐衝擊三大產業,台股能否力挽狂瀾?
美國對台灣課徵 20% 對等關稅的消息震驚市場,引發對自動化設備、工具機、重電等產業的擔憂。本文將深入探討此關稅政策的影響,以及台股在 232 條款陰影下,能否依靠自身優勢穩住陣腳。我們將分析法人觀點、探討應對策略,並展望未來趨勢,為投資者提供全面的資訊參考。
關稅政策衝擊分析:三大產業首當其衝
美國對台灣課徵 20% 對等關稅,主要針對的是與日韓廠商競爭激烈的產業,如自動化設備、工具機、重電等。這些產業的產品出口至美國的成本將大幅增加,可能導致競爭力下降,進而影響獲利表現。
法人觀點與應對策略:台股的支撐點在哪裡?
PGIM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廖炳焜認為,此次關稅應視為美國對等關稅的更新,未來仍有變動的可能。台灣可以參考日韓模式,透過對美投資、開放汽車與農產品市場、擴大能源採購等方式,爭取更有利的談判條件。重要的是,目前關稅並未適用在關稅豁免清單,與台股高度連動的半導體、伺服器等主力輸美商品暫時不受影響。
半導體產業的隱憂:232 條款的潛在風險
台灣半導體產業真正的挑戰來自美國即將公布的「232 條款」半導體關稅調查結果。台美能否在貿易協商中爭取到優於其他國家的最惠國條款,將是關鍵。因此,半導體產業的後續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
台股前景展望:利多因素能否抵禦關稅壓力?
儘管面臨關稅壓力,台股仍有多項利多支撐,包括融資餘額維持低水位、輝達 GB 系列產品下半年出貨量穩定增加、以及獲利下修潮結束等。這些因素有助於台股維持相對強勢。然而,加權指數本益比已接近 17 倍,需留意 8、9 月修正的可能。
投資策略建議:聚焦跌深題材股與長線趨勢股
在選股方面,建議以布局跌深題材股及長線趨勢股為主軸。電子族群可關注 AI 供應鏈、2 奈米供應鏈、IC 設計、IP、邊緣運算、光通訊、記憶體、低軌衛星、機器人、摺疊手機等。傳產則以生技、食品、特化為首要選擇。
常見問題QA
可以參考日韓模式,透過大規模對美投資、開放市場等方式,與美國進行談判,爭取更有利的關稅條件。
影響程度取決於台美貿易協商的結果,如果台灣能爭取到優於其他國家的最惠國條款,影響將會較小,反之則可能面臨嚴峻挑戰。
台股目前面臨關稅壓力,但也有多項利多支撐。建議投資者謹慎評估風險,並以布局跌深題材股及長線趨勢股為主。
“`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