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台灣立法禁止街機使用簡體中文:懷舊情懷的衝擊或文化認同的勝利?
台灣經濟部正式公告修正「電子遊戲機及電子遊戲場管理辦法」,明文禁止街機使用簡體中文介面,並給予現有業者3至5年的緩衝期。此舉不僅牽動著街機產業的未來發展,更引發了關於文化認同與世代回憶的廣泛討論。究竟這項政策是保護正體中文的必要措施,還是扼殺了部分玩家的懷舊情懷?
街機正體中文化:勢在必行?
台灣經濟部認為,市面上出現的簡體中文街機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並可能對兒童與青少年的識字與文化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規定要求街機的名稱、框體、操作介面及遊戲畫面,只要使用中文,都必須採用正體中文。進口簡體中文街機將不予受理評鑑分類,也無法陳列或營業使用。
考量到遊戲機中心的營運現況,經濟部給予分階段改善期限。益智類及非屬街機的簡體中文機具,將在2028年9月30日後全面禁止營業使用;娛樂類及鋼珠類簡體中文街機,則將在2030年9月30日後全面禁止營業使用。
知識產權保護:強化街機產業的基石
除了語言規範,此次修法也同步強化了知識產權保護。遊戲機中心申請街機評鑑分類時,須檢附「街機符合知識產權法令切結書」,以避免使用未經授權的名稱、圖樣或遊戲內容,營造公平合法的市場環境。
緩衝期:給予業者調整空間
經濟部給予3至5年的緩衝期,旨在讓遊戲機中心有足夠的時間調整設備,避免造成業者過大的經濟壓力。然而,對於部分業者來說,這段時間是否足夠,以及轉換成本如何分攤,仍是需要關注的議題。
影響分析:優勢與劣勢
- 保護正體中文的使用環境,維護文化認同。
-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 提升遊戲品質,保障消費者權益。
- 可能增加遊戲機中心的營運成本。
- 部分經典老遊戲可能難以完整呈現。
- 可能引發部分玩家對於懷舊遊戲體驗的失落感。
前景與未來動向:街機產業的新挑戰
隨著科技的發展,街機產業面臨著來自手機遊戲、家用遊戲機等多元娛樂方式的挑戰。此次修法無疑是街機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契機,業者需要思考如何結合創新技術與在地文化,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遊戲體驗,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常見問題QA
A: 新規定已正式公告,並開始實施。
A: 將撤銷其評鑑分類結果,並可能被處最高新台幣500,000元罰款。
A: 在緩衝期內仍可遊玩,但業者需要逐步將機台更換為正體中文介面。
“`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