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香港特區政府加速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決心不言而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原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蔡傑銘,於半年內再次調職,轉戰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常任秘書長,肩負起落實北都發展重點事務的重任。這項人事調動不僅突顯了政府對北都計劃的重視,也引發了關於其背後意涵、挑戰與機遇的廣泛討論。本文將深入剖析蔡傑銘此次調任的意義,以及其將面臨的具體任務和潛在影響,並探討香港創科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蔡傑銘轉戰創科局:重任與挑戰
蔡傑銘曾任特首辦常任秘書長,短時間內歷經多項要職,顯示其深受政府信任,並具備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其過去在網約車立法方面的經驗,也讓他被視為一位能解決棘手問題的“救火隊員”。然而,創科領域與交通運輸截然不同,他是否能快速適應並勝任新職,是一大挑戰。
北都創科大計:河套區與沙嶺數據園
北都產業佈局以創科為核心,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以及沙嶺數據園是兩大重點項目。
河套香港園區首批三座大樓預計年底前正式啟用營運,其餘五座大樓將於 2027 年起陸續完工。園區的發展將由創科局常秘擔任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負責統籌。
沙嶺數據園佔地廣闊,政府以“雙信封制”方式進行公開招標,注重投標者的非價格建議,體現了政府對數據中心技術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視。
人工智能產業化:香港的新機遇?
香港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希望將其打造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
創科局不僅要設立“AI 效能提升組”,還要協助各部門推行“AI 旗艦項目”。蔡傑銘的加入,預計將有助於提升創科局在推動AI產業化方面的執行力。
相關實例
我們可以參考其他國家或地區在發展創科產業方面的經驗,例如以色列的“創新國度”模式,或是矽谷的創新生態系統。這些成功的案例都顯示,政府的支持、資金的投入、人才的培養,以及產學研的合作,是推動創科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分析
香港在發展創科產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地理位置優越、資金充裕、法制健全等。然而,香港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土地資源有限、人才不足、科研基礎薄弱等。蔡傑銘需要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並克服這些挑戰,才能成功推動北都創科大計。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