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模型的發展日新月異,但高昂的運算成本一直是阻礙其普及的重要因素。中國新創公司 Z.ai 近期推出了一款名為 GLM-4.5 的開源 AI 模型,聲稱其使用成本遠低於 DeepSeek 等競爭對手,特別是在輸出 token 的價格上,降幅高達 87%。這種低價策略是否能夠撼動現有的 AI 模型市場格局,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GLM-4.5 的主要特性與成本優勢
GLM-4.5 採用「代理式」AI 技術,將複雜任務分解為更小的子任務,然後逐一處理。這種方法有別於傳統 AI 模型同時處理所有資訊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準確性,尤其是在處理複雜、多步驟的任務時。
GLM-4.5 在輸入 token 的定價上略低於 DeepSeek R1,但在輸出 token 的價格上則大幅降低,僅為 DeepSeek 的 13%。這種激進的定價策略旨在吸引更多使用者,並快速搶佔市場份額。成本控制方面,GLM-4.5 模型規模相對較小,僅配備 3,550 億參數,並僅激活 320 億,這大大降低了運算需求。
H20 是 Nvidia 針對中國市場客製化的晶片,旨在符合美國的出口管制。Z.ai 聲稱其現有的運算能力充足,無需購買更多晶片。雖然具體效能數據未公布,但可以推測,H20 在特定應用場景下能夠提供足夠的運算能力,同時滿足成本效益的需求。
其他延伸主題
除了成本優勢,GLM-4.5 的技術細節也值得關注。例如,其多階段工作流程訓練,以及使用包含 15 萬億 token 的龐大數據集進行訓練,都為其效能提升奠定了基礎。此外,Z.ai 還推出了精簡版 GLM-4.5-Air 和免費版 GLM-4.5-Flash,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相關實例
今年 1 月,DeepSeek 聲稱其 V3 模型訓練成本不到 600 萬美元,引發業界關注。然而,分析師指出,該數字可能基於公司長期硬件投資超過 5 億美元。另一個例子是,阿里巴巴支持的 Moonshot 發布 Kimi K2 模型,聲稱在某些編程能力方面勝過 OpenAI 的 ChatGPT 和 Anthropic 的 Claude。這些案例表明,AI 模型市場競爭激烈,各家公司都在積極尋求技術突破和成本優勢。
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分析
GLM-4.5 的優勢在於其低廉的成本和較高的效能。然而,其劣勢可能在於模型的規模和訓練數據的質量。相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