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显卡赋能AI:500款应用游戏撑起亿级生态!

Featured Image
AI PC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即使是英偉達這樣佔據數據中心收入四分之三的巨頭,也在消費級的AI PC顯卡領域大展拳腳。

老黃不僅在工業級的”核彈”上下功夫,同時也在消費級的RTX等產品中全力發展AI運算。

而且規模還不小,據介紹,RTX AI PC目前已成為擁有超過1億用戶和500款AI應用和遊戲的生態系統。

在一場RTX AI PC的技術品鑒會上,我們也體驗到了英偉達AI算力在消費級顯卡上的應用。

高效利用算力,需要軟硬件配合
—————-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AI創作者而言,選擇高性能的運算設備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了,也不是說就要直接上專業卡,對於單純的創作來說,消費級的顯卡已經足夠。

吐司是一家大型在線生圖的AI模型社區,提供了包括超16w+的模型在內的AI模型資源。

最近,吐司使用第三方測試軟件UL Procyon AI基準,完整測試了英偉達RTX 40系列多款型號的顯卡和筆記本電腦的生圖能力。

相比於集成顯卡,在同時開啟兩個廠商加速框架的情況下,筆記本版的4090在運行SD 1.5的UL Benchmark時,性能超出了27倍。

但做AI運算,單靠硬件性能是不夠的,軟件程序需要針對硬件特徵做專門的優化,才能更高效地利用硬件資源,用相同的配置實現更高的推理速度。

比如英偉達的Tensor RT_(簡稱TRT)_加速框架,就起到了讓模型更好適配顯卡中的Tensor Core,從而實現更高運算性能的作用。

同樣在吐司的測試當中,對於RTX 40系列的各種顯卡,開啟TRT前後,無論是運行SD1.5還是SDXL,每分鐘生成圖片的數量均有顯著提升,其中4090D的SD 1.5生成速度達到了每秒54.55張圖。

而如果改用StreamDiffusion,同時忽略硬盤讀寫帶來的降速,在4090D上開啟TRT,最快可達到每秒128張圖。

在實際環境中,這個速度會被硬盤拖慢,最終的速度大約是每秒八張,但TRT依然是當下最快的Stable Diffusion加速方式。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內容生成而言,單純速度快並不等於直接的生產力提升。

那麼,這樣的速度優勢又該如何利用起來呢?

速度不能直接變成生產力,還要與工作特點結合
———————

要想把生成速度變為生產力,關鍵不僅在於技術,更在於與行業工作特點的充分結合。

比如在建築行業,**即致AI**就基於擴散模型和蒸餾技術,通過RTX 4090 D GPU的加速,實現了秒級的AI實時繪畫,實時將手繪草稿繪製成建築效果圖。

艾嗨集瑟科技聯合創始人、前沿建築設計師**言蕭**表示:

> 作為一名經常使用AI工具的建築師,我對RTX平台的加速優勢深有體會。
>
> 它極大提高了AI圖形生成軟件,特別是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的性能,在建築設計的方案概念階段尤為重要。
>
> 這種技術進步不僅提升了設計效率,也為建築師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數字藝術家、策展人**土豆人tudou\_man**是許多知名品牌的合作藝術家。他以將新銳的藝術方式,與AIGC技術極其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創作出了許多經典作品。

比如他用AI創造的麥當勞“傳家寶”系列作品就曾在網絡上刷屏,還獲得了官方的轉發。

他本人表示,RTX 40系列AI PC平台帶來的運算加持,讓人震驚之餘,RTX平台為數字藝術家提供高效的AI算力加速。

AbleSlide聯合創始人Blender藝術家AI創作者、Blender 藝術家、AI創作者**Simon阿文**,參與了今年春晚中AI視頻的創作。

他還用AI創作了《花中維納斯》系列作品,展現了一場視覺交響曲,通過AI的力量,靜態圖像被轉化為一種動態體驗,用自然的鏡頭見證了維納斯的重生。

阿文表示,AI在消費級硬件上的普及,讓社區參與者有機會參與到讓AI塑造生活的過程。

> “AI 如何塑造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在過去聽起來是少數大公司才有資格討論的問題。
>
> 但在如今,這個問題的答案由AI社區和創作者塑造。
>
> 包括央視春晚AI動畫等作品在內,從文字、圖像到影像,我的許多探索是基於本地RTX 4090完成的。
> AIGC的可能性是一片藍海,AI PC是我的帆船。

_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及使用,違者必究。_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