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近年來不斷發展,它被應用在許多領域,例如藝術創作、音樂製作,甚至是文字生成。然而,這種技術也存在被惡意利用的風險,而近期就出現了一起利用 AI 語音生成技術進行政治干預的事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AI 語音生成技術被用於政治干預:令人擔憂的趨勢
AI 語音生成技術能夠模仿人類的聲音,並生成逼真的語音,這使得它可以被用於製作假新聞影片、假冒身份進行欺騙,甚至操控輿論。近期,有報導指出 AI 語音生成技術被用於製造虛假新聞,以影響歐洲對於烏克蘭戰爭的支持。
根據 Recorded Future 的報告,一個名為「Operation Undercut」的俄羅斯影響力行動,使用了 AI 語音生成技術來製作假新聞影片,攻擊烏克蘭政治人物,並散播關於烏克蘭戰爭的假訊息。更令人擔憂的是,ElevenLabs 的 AI 語音生成技術很有可能被用於此行動,因為研究人員提交了這些影片到 ElevenLabs 的 AI 語音辨識系統進行分析,得到了匹配結果。
AI 語音生成技術的潛在風險
AI 語音生成技術使得虛假訊息的製作更加容易,人們很難辨別真偽,容易被誤導。
AI 語音生成技術可以被用於製造假訊息,散播謠言,從而影響選舉結果。
AI 語音生成技術可以被用於製造假冒身份,進行欺騙,損害個人聲譽,甚至製造社會恐慌。
相關實例
在 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初選期間,有人利用 AI 語音生成技術製作了假冒美國總統拜登的聲音,發布政治宣傳影片,呼籲選民不要投票。
有案例顯示,不法分子利用 AI 語音生成技術製作假冒銀行客服的聲音,進行詐騙活動。
AI 語音生成技術的發展前景與未來動向
AI 語音生成技術正在不斷發展,其技術水平越來越高,生成效果越來越逼真。
AI 語音生成技術除了被用於製作假新聞,還被廣泛應用於其他領域,例如教育、娛樂、客服等。
為了防範 AI 語音生成技術被惡意利用,需要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並加強 AI 技術的倫理規範。
常見問題QA
目前沒有簡單有效的辨別方法,但可以通過分析語音的自然度、口音、語速等方面來判斷是否為 AI 生成。
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或組織禁止 AI 語音生成技術,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出現更嚴格的監管措施。
除了技術上的防範措施之外,更需要提高人們的媒體素養,學會辨別真偽信息,不被虛假訊息所誤導。
相關連結:
Share thi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