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 (AI) 的發展日新月異,其影響力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中美兩國作為全球 AI 領域的領頭羊,其競爭格局也備受關注。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發布的《2025 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 AI 領域的發展速度驚人,與美國的差距已縮減至僅 0.3%,這意味著中美 AI 競爭將更加激烈。
中美 AI 競爭白熱化
報告指出,中國在 AI 論文及專利產出方面領先全球,其 AI 模型性能迅速提升,在多個指標上已逼近美國。雖然美國目前仍以 40 個前沿模型領先中國的 15 個,但差距已大幅縮減。例如,中國企業 DeepSeek 推出的 R1 模型在 LMSYS 基準測試中表現出色,與美國 OpenAI 的 GPT-4 旗鼓相當。
2024 年,美國 AI 領域的私人投資額高達 1090 億美元,遠超中國的 93 億美元。然而,中國 AI 領域的私人投資增長速度更快,預計未來幾年將進一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小型模型崛起與效率提升
過去,AI 模型的性能通常與參數規模成正比,但近年來,小型模型的表現令人驚嘆。2022 年,需要 5400 億參數的模型才能在 MMLU 得分超過 60%,而 2024 年,僅 38 億參數的 Microsoft Phi-3-mini 便達到了此標準,參數規模縮減 142 倍。
隨著技術的進步,AI 模型的查詢成本大幅下降,從 2022 年的每百萬 token 20 美元降至 2024 年的 0.07 美元。這使得 AI 技術的應用門檻降低,促進了 AI 在各行各業的普及。
開放權重模型與產業主導趨勢
近年來,越來越多 AI 模型採用「開放權重」模式,例如 DeepSeek 和 Meta 的 LLaMa,用戶可以免費查閱其訓練參數。這有助於降低 AI 技術的開發成本,促進 AI 技術的民主化。
報告顯示,2024 年近 90% 的著名 AI 模型出自企業,相較於 2006 年前不到 20% 的比例大幅上升。這表明產業界已成為 AI 開發的主力軍,企業在 AI 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影響與潛在挑戰
2024 年,美國企業使用 AI 的比例從 55% 升至 78%,醫療領域的 AI 設備獲得 FDA 批准數量激增至 223 個。這表明 AI 技術的應用範圍正在不斷擴大,對各行各業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AI 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2024 年,AI 事故數目增至 233 宗,涉及深偽圖像等問題,令人擔憂。因此,需要加強對 AI 技術的倫理規範,確保 AI 技術的安全可靠。
常見問題QA
中美 AI 競爭將會
相關連結:
siuleeboss – 為您提供一站式的有用AI資訊、食譜和數位教學
Share this content: